眼睛散光治疗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远像雾视详解雾视屏怎么用,什么情况不能做 [复制链接]

1#

■文|眼科医生赵阳

11:33

什么是成像超前和滞后?

眼睛是感光器官,光线聚焦的位置可以指挥眼睛向着不同的方向发展,成像的位置不同(成像超前/滞后),眼轴会有不同的变化。

成像超前,近视离焦→脉络膜增厚→眼轴会缩短

成像滞后,远视离焦→脉络膜变薄→眼轴会延长

什么是近视负荷DH值?

近视负荷DH值

用眼距离越近,需要的调节力越大,调节滞后越大,产生的近视负荷就越大。

年JAMA杂志发表的一篇文章,其中介绍到DH这个指标,是一个量化近距离用眼的指标。

DiopterHours(DH)=距离对应的调节需求×时间

例如:

阅读/书写=3×时间

电脑=2×时间

电视=0.5×时间

年一篇高质量的荟萃分析(META分析)介绍到DH与近视发展的关系,其中包含了27篇研究DH与近视发展关系的论文,共计纳入名6~18岁儿童,结论如下:

近距离工作活动与儿童近视的关系

结论一

近距离工作和近视之间的关联为:一周内,每1个DH,增加2%的近视发生风险。

结论二

如果一个孩子每天有4小时在进行近距离工作(33厘米),那么他的近视几率是%。

怎样预防近视?

成像超前和成像滞后

从近视防控的角度看,为了减少DH,我们可以延长距离减少D,或者缩短用眼时间减少H。

什么是远像雾视屏?优势有哪些?

远像屏是年度中国眼科学十大进展之一

远像屏是年度中国眼科学十大进展之一,可以实现近变远,放在桌面使用时,虽然距离屏幕30cm,但实际的观看距离是3米甚至5米开外。

这样,我们就可以把望远这个护眼因素融入孩子的学习、娱乐场景之中,孩子喜欢,依从性高,成像质量高,参数简单,没有副作用,没有禁忌症,是最自然的近变远方法。

以下虚拟远眺技术对预防近距离工作引起的眼部参数改变的效果-自身对照研究

王宁利、甄毅教授团队对从首都医科医院招募的26名成人志愿者进行了研究(年龄26.4±2.5岁,21~29岁)。

研究方法交叉实验研究。

在30cm距离分别使用平板电脑和虚拟远眺显示器阅读相同内容,时间都是4小时,平板电脑组读了.0±.1页书,虚拟远眺组读了.0±.0页书,在阅读表现上,区别不大。

DH值上,则差异显著:

平板电脑组(A组)

D=1/0.3=3.3

DH=3.3×4=13.2

虚拟远眺组(B组)

D=1/5.3=0.19

DH=0.19×4=0.76

B组相比于A组,降低了91.3%的DH

结果

不同时长近距离工作用眼后的球镜变化

平板电脑组近视程度改变了-0.19±0.23D,即短期阅读4小时后,近视增长了19度;

虚拟远眺组近视程度改变了+0.06±-0.19D,即短期阅读4小时后,近视回退了6度。

结论

使用虚拟远眺技术可以预防近距离工作导致的近视程度增加。

雾视治疗有三要素:望远、持续、注视

观看远像雾视屏时,可以同时满足望远、持续、注视三个条件,再搭配合理的雾视镜,就可以创造持续、稳定的成像超前,使得脉络膜增厚,这就是雾视治疗。

这样,功效就不仅仅是预防近视了,还能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。相比于之前传统的专门拿出时间进行凝视望远,现在的远像雾视屏可以一边用眼,一边治疗了,妥妥的黑科技。

远像屏之所以被称为雾视屏,是因为它是一个完美的雾视

远像光屏的技术升级方向

更远、更大

可以降低雾视镜度数,采用通用离焦镜

雾视治疗更简单,更方便,孩子接受度更高

哪些人些人群对雾视治疗不敏感

10△的外隐斜超过2.0D的屈光参差严重弱视大散光度幼龄,生长旺盛

观看远像屏是没有任何禁忌症的,但是否能利用远像屏进行雾视治疗,需要考虑孩子的视功能、眼位、弱视等情况,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。例如有明显外斜、弱视的孩子,可以戴足矫原镜观看雾视屏,就不要给雾视量了。这些不适合进行雾视治疗的孩子可以发挥好远像屏的近视预防功效,但是治疗作用就不要奢求了。

总结:孩子还没有近视时,可以采用3L进行预防,规避近视的到来

1.Light灯光改造

2.Laser红光治疗

3.Long远像雾视

寄语

近年来,近视防控认知的高峰不断向上突破,现已正式进入可逆转、可治疗的全新时代,新知的溪流开始从山顶到山脚缓慢地流淌。但流淌到你的身边,需要相当长的时间,所以,身处这个时代的家长们,需要投入一点时间去认真自学近视防控的科学原理和最新突破,等过几年大部分专业人士都登顶了,家长就能安心躺平抄作业了。

近视防控有很多新知识,需要深入学习,才能用对方法,才能选对参数,才能坚定信念,用得安心。当下,孩子近视发展的方向和速度,60%取决于家长的认知,30%取决于指导防控策略的专业人士,10%取决于孩子的基因。家长最重要,学习越认真,孩子近视防控的效果就越好。

我是赵小刀,一名眼科医生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