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牛棚到教室,大凉山里的园田小学,经历一代人数十年的努力,前后4次搬迁,昏暗牛棚终成明亮教室,曾经8个学生,如今发展成名“校友”。
这背后有校长马阿牛三十多年的教育信念,也有社会各界的持续支持,浙商银行就是其中之一。从“彩虹行动”到“一行一校”,浙商银行多年坚持,为乡村学子助困圆梦,为学校建设夯基助力,为执教老师排忧解难。
如今,园田小学的孩子们,正如开遍山谷的索玛花一样,在粗粝的环境中,带着坚韧与乐观的精神,走向新时代。
年5月21日,一辆小车从园田小学开出,盘桓在山麓。车里,3名学生在校长马阿牛、家长代表和浙商银行志愿者的陪伴下,前往百公里之外的西昌。他们,是浙商银行“亮睛睛”护眼行动的部分受助学生,将在西昌接受人生中第一次专业的眼病治疗。年9月,浙商银行启动“一行一校”项目,成都分行确定凉山州盐源县园田小学作为结对帮扶对象,开展了一系列工作。“亮睛睛”护眼行动就是其一。此前(3月10日),成都分行医院为学生及老师共人进行视力测试。初步确定了需帮扶的困难学生一共9名——配置眼镜2人、倒睫手术2人、结膜炎治疗5人。志愿者文*说,“孩子家庭不用为费用担心,这些浙商银行都消化了。”9个需要治疗眼疾的孩子里,小京(化名)的情况让人心疼。爸爸因腰伤丧失劳动力已有多年,奶奶瘫痪在床,爷爷已是杖朝中寿,家中只有妈妈一个劳动力。盐源县园田村平均海拔近2千多米,容易成活的作物有玉米和土豆,村民也种些花椒和核桃,有时也挖些中药材来卖。小京一家五口,就靠妈妈在山上种花椒和土豆维生。14岁的小京,白天在学校上课,放学回家给妈妈干活。
孩子们在专业眼科医疗机构进行视力检测
事实上,大凉山区正是国家较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