两岁前:能走会跑了,到户外活动去
孩子一般一岁多会走,如果孩子走稳当了,就尽量带孩子到户外玩耍,到阳光充足的地方走走。
一岁到一岁半之间,孩子语言开始发育。在户外,带孩子找其他小孩玩,尤其是找那些大点的孩子。小孩儿爱小孩儿,见面不用打招呼,就能直接玩起来。
多带孩子去花园去绿地,指着植物和小动物给孩子认。
从蹒跚学步到户外”探险“
两到三岁:上幼儿园之前,到户外找小朋友玩去
这个年龄段的孩子,特别容易被早教机构的销售盯上。
不要上早教班,早教班都设在商场里面,闹哄哄的,又是密闭空间,空气都不流通。别说小孩儿,大人待一会儿都得烦躁。
父母一般周末才有时间带孩子去早教班。等父母周末真有时间了,记得带孩子去户外活动,千万别扎进商场早教班里。省出来的一年几千块,给孩子买绘本买玩具,办公园游乐场年卡都绰绰有余。
有家长以为,孩子在早教班里能多接触同龄小孩,能锻炼孩子社交。实则没必要,有那功夫,不如把孩子带到小区院子里,和其他小孩儿玩,尤其是跟着那些大点的孩子玩。孩子之间发生冲突,没事儿,正好让他们在小小年纪就体验下人生的喜怒哀乐,让他们体会到,外面的世界和家里不一样,别人不会都让着他。
家长要多带孩子户外活动
三到六岁:学龄前,在阳光下玩耍,离电子设备远一点
这个年龄段的孩子,在幼儿园里和小朋友们玩,不愁社交。幼儿园里有体育课,能在操场上运动,也有了每日的户外活动保障。
家长们省心了许多,终于进入了带娃的easy模式。
但是头疼的问题也来了,电视,手机,平板电脑,这些电子设备在家里触手可及,小孩子对他们表现出极大的兴趣。
把孩子带出去玩,让他们在阳光下跑跑跳跳,做游戏,减少他们在家与电子设备接触的时间。户外活动,既能增强体质,还能帮助长个。和小区的孩子们一起玩,打成一片,就是充分社交的机会,能让孩子发展情商,有个健康的心灵。
带孩子累,陪孩子玩最累。把孩子带出门玩,就像放羊一样,只需看着,不让他们乱跑,别出了视线范围就行。带娃出门玩,家长能轻松很多,和其他溜娃的“羊倌们”聊聊天,走动走动减肥,站着刷刷手机,不时拿眼睛余光瞄瞄孩子有没乱跑就行。
带孩子出门和其他孩子玩,就像在放羊
六岁后:学龄儿童,放学后先别急着回家,院子里玩到天黑再说
上了小学,有了作业,上了网课。班里近视眼散光越来越多。
四点放学,先别急着领孩子回家,让孩子在楼下小区里玩,玩到天黑了再回家。低年级,学校基本不留课后作业。晚上回家再写也来得及。
如果家长实在觉得,楼下纯玩浪费时间,那就给孩子带几本书,让在院子里看书。只要不是冬天,下午四五点的阳光还很亮,完全可以在户外看书。
记得我小学时,那时候好多人还住平房。小孩放学自己走回家,常常忘带钥匙进不了家门,就趴在窗台上写作业。现在想来,那也是时代的剪影。那时候,没有手机没有平板电脑,小孩打发时间就是院子里玩,如果没有玩伴,百无聊赖,就趴窗台上把作业写完。那时候人们心思简单,路上很少车,连陌生人都很少,小孩儿上下学不用接送,回家了就在院子里玩。
如今时代早已不同,环境千差万别,但是孩子们的童年一样需要奔跑,需要自由,需要同伴们的欢声笑语。所以,只要有机会,就带孩子多在户外待一会儿吧,往功利了说,是为了保护眼睛,锻炼身体,而诗意一点,就是,Ifchildrenrunfree,Thenwhynotweacrosstheswoopingplain?
鲍勃·迪伦的诗ifdogsrunfree